應科院與歐洲研發機構 INL 協議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與 International Iberian Nanotechnology Laboratory(INL)近日簽署協議,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為智慧城市的整體發展進行跨領域的先進技術研究。簽約儀式於應科院舉行,隨後更安排了研討會讓香港、中國和歐洲的知名學者及專家就「智慧城市的納米和傳感技術」交流意見。
應科院主席王明鑫在儀式上表示:「應科院與 INL 結為合作伙伴,標誌著香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科技研發方面的合作邁向新里程,透過共同發揮科技的力量,促進大中華和歐洲地區的經濟及社會發展。」INL 理事會副主席兼西班牙國家研究組織總幹事 Marina Villegas Garcia 教授祝賀兩家機構達成合作,並期望「西班牙、葡萄牙、中國大陸和香港之間的合作,有助促進在創新研發、技術、知識和意見等方面的交流,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素。」
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及 INL 總幹事 Lars Montelius 教授分別代表兩間機構簽署了協議。周憲本表示:「要令智慧城市得以持續發展,需要建立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其中包括應科院和 INL 這類研發機構的合作;而大、小企業亦須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並得到投資者,監管機構和政府的支持。」Montelius 教授亦認為:「作為與多個政府相關的研發機構,INL 積極透過國際合作和技術交流,開發創新和實用的科技成果。我們很高興與應科院建立合作關係,這正好配合我們的使命。」
「智慧城市的納米和傳感技術」研討會包括兩個極富啟發性的小組討論環節。首個環節的主題為「變遷的社會,生命科學有賴國際合作」,由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楊美基博士主持,討論嘉賓包括: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 INL 生命科學部門主任 Lorenzo Pastrana 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何浩培教授。第二場研討會由 Lars Montelius 教授主持,主題為「未來十年的納米技術」,討論嘉賓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彭慧芝、Spirit Ventures 合夥人 Maganus Ryde 博士,以及 INL 微納米製造部門負責人 Joao Gaspar 教授。兩場研討會均反應熱烈,講者就多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和富啟發性的討論,其中涉及:物理和生命科學、醫療保健和診斷技術、先進傳感和納米技術、投資和應用研發經費;以及智慧城市開發的協作平台等。
INL 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共同成立的國際應用研究機構,其職能是以資訊科技(ICT)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至於應科院作為香港特區政府指定的 ICT 研發實驗室,亦以支援智慧城市作為其主要研發策略之一。INL 主要從事半導體、電路設計、智能設備和相關應用方面的跨範疇研究,亦活躍於醫學影像和診斷、食品安全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研究;相樣地,這些都是應科院的研發優勢領域。
ASTRI-INL 聯合實驗室將致力於推動智慧城市和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創新研發工作。除了開展聯合研發項目和交流外,亦將合作培育新一代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