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Huawei 事件看大國的盲點

美國有議員指控中國廠商華為 ( Huawei ) 和中興 (ZTE) 從事間諜活動,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但從中卻突顯了大國立場如何改變了全球的言論。新興國家究竟應何去何從,才能掙脫大國的魔掌,開創出一片新天地?20121115huawei

美國的司法制度中其中一個重要原則,便是任何人在被證實犯罪之前只是「疑犯」,法庭需要找證據證明他有罪,而不是由他自己找證據證明自己無罪。但這次間諜風波中美國卻一反常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在報告中,多次使用「有從事間諜活動的可能性」的字眼。可見即使是美國,在國家利益當前,「原則」也可以是犧牲品。

令人耐人尋味的是一眾所謂美國盟友的取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都先後表示因為美國的「新發現」,將會考慮是否中止和兩間公司的合作。日本最大電訊商之一 SoftBank 的 CEO 孫正義更表示,只要美國認為有問題,他們就不會採用華為和中興的產品。究竟他們是為了討好美國,還是腦部出現「便秘」,到今天才發現有這個「可能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