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Mitnick 的駭客人生
最近終於有空一讀著名駭客 Kevin Mitnick 的自傳 Ghost In The Wires: My Adventures as the World’s Most Wanted Hacker,個人認為它比蘋果教主的自傳更好看。如果說 Steve Jobs 的自傳是個人奮鬥的記錄,Kevin Mitnick 的自傳便是一場媲美電影情節的人生冒險活劇。
早在少年時代,Kevin Mitnick 就已經是駭客能手。當年電腦間要連線就要透過撥號電話,電腦課的老師千方百計都無法阻止他對外撥號,最後索性將電話的撥號盤封住。當老師洋洋得意地宣布這「最徹底的對策」時,他卻在全班同學面前利用掛斷鍵成功對外撥號,氣得老師哭笑不得。之後他加入成為電話駭客 (Phreaking) 的行列,入侵電訊公司鑽漏洞打免費電話。
Kevin 的「才能」引來 FBI 的追捕,令他成為全球第一個因為網路犯罪而被捕的少年犯。在民智未開的時代,主流媒體誇大事實,表示他成功入侵北美防空司令部 (NORAD) 的電腦,只要向著電話吹聲口哨,就能令 NORAD 發射核彈。但其實 NORAD 負責關鍵任務的電腦都不會和外部聯網,發射洲際導彈 (ICBM) 的基地也沒有對外連線,到現在控制系統仍然採用古老的軟磁碟啟動,可見當年的報道並非事實。奈何法官和司法機構對科技的無知,令他面對一些無中生有的指控,獄中他更被單獨囚禁,甚至不被允許使用電話。
如果說他有錯,便是錯在他異於常人的求知欲。他入侵諾基亞、摩托羅拉、昇陽以及 NEC 等公司,目的是取得這些公司的作業系統和手機的產品程式碼,找出和突破其漏洞,滿足他強大的好奇心。如果 Linux 等開源技術提早在 1980 年代出現,他根本就不需要入侵這些企業、也不用四處找尋網路空間,儲存下載回來的程式碼、更不用改名換姓穿州過省,來逃避 FBI 的追捕。Kevin 因為「盜取企業重要資料」再度入獄,FBI 說他給這些公司帶來高達4億美元的損失。然而這個數字是怎樣來的?他在書中表示,FBI 多年都無法將他緝拿歸案,老羞成怒下,慫恿這些受害企業誇大數字,將所有損失都算在他的頭上。
事實上兩次成功逮捕中,FBI 佔的戲份不多。第一次是因為 Kevin 的駭客朋友妒忌他的才能,才向 FBI 告密;第二次是得到與他有過節的專家下村努的協助,再加上在一件殘舊外套中找到能證實他是 Kevin Mitnick 的單據,才成功將他緝捕,其餘的時間 FBI 一直被他弄得團團轉。不但無法使用電話追蹤、線人身份亦被識破、會議內容又被盜聽、逮捕行動中加密通訊更因為被干擾無法使用。加上只要有 FBI 探員接近一定範圍,Kevin 自行架設的保安系統便會發出警報,令他十年來都得以「逍遙法外」。2000年1月21日 Kevin Mitnick 終於獲釋,今天他已經是世界知名的保安專家,但貓捉老鼠的故事,永遠最令人津津樂道。
主筆
麥經倫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