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善因、得善果

韓國近幾年迅速冒起,線上遊戲進軍中國大陸、手機和電視雄霸全球、半導體和顯示屏的產能更令台灣和日本談虎色變,關鍵在於政府在適當時候扶持產業,今天才可看到燦爛的成果。筆者在其他方面不是專家,只知道韓國政府當年在推動開源產業和 Linux 方面,的確下了不少工夫。
20120525korea-use-oss韓國刻意扶植產業已經不是新事,根據 IDC 的調查,2011 年韓國的開源產業市值,比 2010 年增加了四成。韓國政府自 2003 年就已經開始積極帶頭引入開源技術,2006年為了建立電子政府,23 個政府機構開始了 37 個開源政府服務的專案,包括電子教學品質管理、氣象資訊交換和食品醫藥安全系統,為政府節省了 61 億韓元的經費。當年的硬體和作業系統預算是 280 億韓元,開源技術不但令經費得以減少達 22%,更確保了國家資訊系統的獨立性和安全性。

變革的路是崎嶇的,畢竟只要情況不是太壞,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改變。韓國在開源化途中的最大阻力,便是過份依賴微軟提供的技術。當時只有使用Windows和Internet Explorer的電腦,才可正常瀏覽由銀行和政府部局營運的網站,一般人都把「 Linux 」和「難用」劃上等號。為了改變市民對 Linux 的印象,政府就利用了郵局作為試點。在韓國共有2,800間郵局,全部都放置了可讓人免費上網的電腦。當年流動網路仍未普及,分散在各郵局內的 3,253 台電腦,便成為了市民外出時主要的上網工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