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用 LiMux 是場騙局?
最近大規模採用自家 Linux 版本 LiMux 的德國慕尼黑市政府,據稱因為「用戶不滿」,有可能重回 Windows 懷抱。技術爭議的背後、原來是一場新舊政治勢力和微軟三方的角力。
心水清的讀者,都會記得慕尼黑市政府,其實剛在2013年才完成 LiMux 的部署。當時的項目負責人 Peter Hofmann 憶述,LiMux 項目的困難超乎想像,除了應付日常的技術問題外,還要面對上層的壓力。當時微軟向歐洲部門下達了「無論如何也不能輸給 Linux」的命令,首席執行長 Steve Ballmer 亦曾為此事,親自遊說當時慕尼黑的市長 Christian Ude,把給慕尼黑市政府的報價砍掉了數百萬歐元,幸好市長拒絕就範,LiMux 項目才得以順利啟動。
採用 Linux 可以節省多少成本?根據慕尼黑市在2012年委託研究機構進行的調查,遷移到開源軟體可節省1,160萬歐元,包括同市15,000台PC的 Windows 7 授權費420萬歐元、MS Office授權費260萬歐元、和為了迎合 Windows 硬體最低要求的500萬歐元硬體升級費。微軟於是提出反建議,表示如果市政府願意採用 Windows XP 加 MS Office 的組合,總成本只要1,700萬歐元。如果當日市政府接受了微軟的建議,今天還要執拾 Windows XP 死期已到的爛攤子,繼續做微軟的搖錢樹。
不過 Peter Hofmann 指出,切換到開源軟體的意義和價值,絕不僅是成本問題,而是自由。在2003年最初的調查中,採用開源軟體絕對不是最便宜的方案,如果加上技術支援和培訓等成本,最終代價甚至比使用 Windows 和 MS Office 高出250萬歐元,但換取的則是今後IT技術的獨立。歐盟在2008年的一份報告中,就強調必須改變以往依賴美國的策略,特別是有需要擺脫一家「總部在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超大企業」的控制。
要徹底改變從來都不容易,不但將市政府15,000台PC全部切換至德國自家 Linux 版本 LiMux、安裝 MS Office 代替品 OpenOffice、IE 代替品 Firefox、Outlook 代替品 Thunderbird 和 Photoshop 代替品 GIMP,還要替換老舊的 Windows NT 伺服器群。慕尼黑市政府有22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獨立的IT系統,本來預計2011年完成的 LiMux 項目,最後拖到了2013年的10月,期間階段性里程碑的各種跳票延期更是無數,現在終於看到成果了,但這時卻傳來噩耗。
慕尼黑市在2014年改選市長,新任市長 Dieter Reiter 和副市長 Josef Schmid 雖屬不同政黨,但都是微軟的超級粉絲。微軟計畫在2016年將德國總部遷慕尼黑市,Dieter Reiter 有很大「功勞」。Dieter Reiter 上任後馬上下令對 LiMux 項目成效作出評估,並散播消息指因為「用戶不滿」Linux 的表現,市政府很有可能再次採用 Windows。對此市政府直指他們歪曲事實,並堅持 LiMux 項目有其存在的必要。一場新舊勢力的角力,現在才剛剛展開。
主筆
麥經倫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