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店冒起 智能技術是優勢所在

中國無人店搶先出爐?

反而中國有好些公司試圖搶在 Amazon Go 正式開幕前,建立自家的無人店。中國商家都知道無人店的熱門程度,根據艾媒諮詢 (iiMedia Research) 資料顯示,2017 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人民幣(以下單位同)389.4億元,未來五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發展紅利期,2020年預計成長率可達281.3%,至2022年市場交易額將超人民幣1.8兆元。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商店使用者規模僅有600萬,未來五年使用者規模將大幅增長。至2022年,使用者規模可達2.45億人。

中國業者相繼推出無人商店,例如便利蜂、羅森無人化便利店等。「TakeGo 無人店」 2017 年 2 月份在北京芝麻信用大會上亮相,由深蘭科技推出的快貓智慧零售系統實現; 歐尚、大潤發等大型超市開始嘗試「BingBox」無人店模式。

今年 6 月,中國各大城市出現了些 Pop up  式的商店,名為繽果盒子,亦即「BingBox」。繽果盒子是 24 小時式經營的商店,但與一般的便利店不同,它沒有店員,沒有收銀員,需要用手機開門。要進入盒子購買商店,顧客需先在門前掃一下 QR 碼,然後作實名登記。進入後選取自己需要的商品,放在指定的台上進行掃瞄,結算以螢幕顯示的 QR 碼以手機付款。付款過程完成後,盒子的門會自動打開,顧客便可以離去。

繽果盒子是中國的成品,6 月初在上海正式試業。門前的 QR 碼其實是用微信來登記,只要用戶關注「繽果盒子」的微信服務號,經過驗證程序便可以進入。付款方式則支援 APP、支付寶及微信支付三種方式,但三種都屬於移動支付,並且有連結的帳戶,商家可以追蹤。

繽果盒子屬於 pop up 商店,目標是讓商店降低營運成本,至少在人手,租金方面看,又是類似便利店的模式。但 Amazon Go 是類似超級市場的模式。這種方式,阿里巴巴在 7 月的淘寶造物節中展示的無人店,淘咖啡,便最為相似。馬雲認為淘咖啡比 Amazon Go 來得更好。

要進入淘咖啡,用戶要透過淘寶掃瞄 QR 碼,完成登記後,在門口的閘機上掃瞄出現在顧客手機上的 QR 碼便可進入。(不是跟 Amazon Go 很相似嗎?)在淘咖啡購物,不需掃瞄商品的Bar Code,不需把商品放到指定的掃瞄台上,只需取想要的商品,就可以離開,顧客取的商品可以放到背囊、褲袋中,淘寶也都會知道。在離開的時候,顧客需要經過「支付門」。其實看起來更像小小的隧道。這扇「支付門」入口位置會有鏡頭,能辨認顧客,根據淘寶展示,戴墨鏡及帽子也沒有問題。當門開了,隧道內的感應器便會感應到處於顧客身上的商品,完成後,通往外面的門便會打開,顧客可以離開,同時顧客的手機會收到淘寶的提示,顯示購物的資料,讓顧客可以了解自已購物的內容及消費。至於付款購買食物,也只需用人臉辨識便可達到付款的功能。

淘咖啡的示範是最接近 Amazon Go 那一類無人商店的概念,不但與已經完備的支付系統支付寶連結使用,也運用了目前還在逐漸冒起的 RFID 技術,加上人工智慧辨識人臉,如果他們會持續研發,或許真的與 Amazon Go 可以不相上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