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技術將讓市民更安全
技術可以放在什麼車上
對於上述提及的公司,無人駕駛技術不但可以應用在個人費的汽車上,也可以應用在貨車、公共汽車及速遞車上。例如 Mobileye 於 2016 年年底便在香港將技術安裝在小巴上作測試之用,Mobileye 表示測試主要收集行車數據,了解道路狀況,同時也希望可以進行車輛管理,減少交通意外。
Uber 則把技術投資到貨車上。在美國,貨車司機要花很多時間在高速公路上,要穿州過省,又要極度專注,很容易發生意外,Uber 便希望技術可以令貨車司機駕駛更安全,而且可在長途旅程中有休息時間,甚至完成文件。
Uber 的無人駕駛技術是來自於 Otto。Uber 於 2016 年夏天以將近 6.8 億美元收購 Otto。Otto 於2016 年 1 月才成立,很快就買下了自己的第一輛卡車。到 5 月,一輛原型車就出來了。由 6 輛卡車組成的車隊開始在灣區的州際公路上路試。
Otto 的硬體可適用於任何具備自動換擋功能的的卡車,而且改裝程度似乎也不大。車頭跟拖車共安裝 3 個雷射雷達探測單元,保險桿配備了一個雷達,擋風玻璃頂部再裝一個高精度的攝影鏡頭。在內部,有 2 個硬幣大小紅色的按鈕,用來關閉自動駕駛系統(一個裝在方向盤附近,一個在座位後方的臥鋪位置);以及標記為「Engage」的開關。電腦會把所有收集得到的數據轉化為行車路線指引,而 Uber工程師則會密切關注這一切。
Otto 聯合創始人 Lior Ron說:「技術已經準備好,可開始用於商用駕駛,未來幾年,我們還會繼續研發技術,為應對各種路況做好準備。」
Ron 說如果無人駕駛技術真的成熟,他預計到開卡車的工作會變成當地職業,而非跨省的工作。卡車會在州際公路完成行程後,停靠在指定的倉庫,而人類司機就會接管過來開完最後幾公里到鎮上。司機實際上就像變成了港口引航員,把船開進港口。
除了使用在貨車上,也有其他公司對技術可運用到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計劃,例如 IDEO 公司。IDEO 在他們對未來汽車的展望上,不但提出來供消費者使用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會用於速遞車和辦公車。對於 IDEO 而言,無人速遞車是可以讓貨物跟消費者走的速遞服務,用戶不但可以在手機上查看貨品運送的時間及路程,更可以隨時更改速遞車的目的地,改在另一處收貨。當然,像現今的速遞業一樣,車內的狀況及行車的路線都會有人在中心監控,只是車上再不用司機或速遞員了。
至於辦公車,他們更是革新的概念,認為車也可以是辦公的場所。企業可以租用辦公車,它便會自行駛至目的地,企業可以在當中辦公、舉行會議等。每天晚上,辦公車便會自行回到中心充電,以及準備第2天需用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