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交通三年內全面實現無現金交易
為配合新加坡發展為智慧國,實現無現金社會的目標,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和通聯公司(TransitLink)近日宣佈,將實行一系列措施,逐步取消公共交通的現金付費方式。
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統到了 2020 年,將全面邁向無現金付費,接下來幾年裡,公車將逐步停止接受現金購票,地鐵站也不再接受以現金儲值車資卡。從 9 月 1 日起,11 個地鐵站的乘客服務櫃檯將率先取消現金加值服務,不再接受乘客使用現金儲值卡。此舉是要讓服務員專注於執行地鐵運作職務。使用現金的乘客在過渡期間,仍可到設於地鐵站的普通自動售票機(General Ticketing Machine,簡稱GTM)、7-11和雀喜(Cheers)連鎖便利店,以及通聯售票櫃檯為車資卡加值。其他地鐵站的乘客服務櫃檯則陸續在 2018 年取消這項服務。到 2020 年,地鐵站和公車轉換站內的自動售票機也會停止接受現金加值,之後要使用現金的乘客可到便利商店加值。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有約 69% 的加值交易是使用現金,當中有約 27% 是到乘客服務櫃檯加值。在使用現金加值的乘客中,有約七成是在職成人,約 25% 為年長者,其餘是學生和旅客等。為鼓勵更多乘客透過無現金方式為卡加值,自 2017 年 1 月以來,所有自動售票機已接受更多加值付費方式,包括銀行信用卡、自動提款卡(ATM),以及移動付款平台如 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 等。
新加坡陸交局也從今年 3 月起,與萬事達卡聯合推出「帳戶式付費系統」(Account-Based Ticketing System,簡稱ABT)試驗計劃,乘客可直接使用「免接觸式」萬事達信用卡和轉帳卡付車費,無需另外攜帶或購買車資卡,也省下為卡加值的麻煩。這項為期六個月的試驗計劃至今吸引了 10 萬多個用戶。新加坡陸交局和通聯公司準備延長及擴大計劃,與 VISA 等業者洽談把其他無現金付費計劃也納入其中。
此外,陸交局和通聯公司也會確保車站附近的便利商店等,售賣儲值卡及提供加值服務,方便身上沒有車資卡或卡內不夠儲值的乘客。當局將在率先取消櫃檯現金加值服務的 11 個地鐵站安排服務人員協助乘客,也會在售票處及各媒體提供相關資訊,為一些需要援助的乘客,過渡到無現金付費的公共交通系統。還有與其他機構、基層組織合作,通知居民有關計劃,並協助他們作出調整。
新加坡陸交局科技與行業發展署總署長藍維善透露,除了公共交通外,當局也準備把無現金付費方式延伸到私人交通領域,包括支付停車費。新一代的無閘門公路電子收費(ERP)系統預計 2020 年啟用,到時駕車者可通過新裝置在車內的智能行車器(On-Board Unit,簡稱OBU)支付路邊停車費。他表示,電子付費已迅速改變公共交通付費方式,現金付費及加值已由便捷、毫不繁瑣的無現金付費方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