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能振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文:Linux Pilot
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於今年 (2017) 初發表《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文章,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振興實體經濟。
文章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解決實體經濟失衡的問題,而實體經濟失衡主要是製造業的失衡。低端供給嚴重過剩、高端供給明顯不足已成為當前中國製造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文章同時強調,推進智能製造,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廣泛應用互聯網改造設計、製造、營銷、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促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跨界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模式向數碼化、網路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
他又建議大膽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增強互聯網意識,積極採用工業互聯網、工業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按需製造、眾包設計等新型製造方式,鼓勵支持平台經濟、移動O2O等新商業模式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要實施「三品(增品種、強品質、創品牌)」戰略,走以質取勝發展道路。加快結構調整,走開放協同發展道路。
文章指,在注重發展高端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同時,要控制目前已出現的光伏發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重型壓機等高端產業的重複建設,以及未來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通用飛機等有可能成為新的重複建設的領域。
試點示範城市群已經展開
近日,當局已經批覆同意,將寧波等12個城市和蘇南5市、珠江西岸、湖南、河南等數個城市群,設為中國製造 2025 試點示範城市群。
將於近期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會把「中國製造2025」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現有產業發展相結合,避免重複建設,突出各地區所專所長,通過針對性地發展各地優勢產業,促進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分佈,進而形成中國製造「新版圖」。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指南》給不同省份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發展思路,即東部轉向高端裝備製造、中部產業升級以及西部和老工業區淘汰落後產能,培育新型優勢產業。
智能製造的應用
為什麼中國政府如此着緊要發展智能製造?面對全球化市場競爭的新格局,製造業企業既要對產品、生產技術以及業務模式進行創新,也要利用大數據服務智能製造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優化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生產管理水平。
在2017全球智能工業創新大會上,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聯合主席林詩萬用「煉油說」解釋他對智能製造領域的願景:「我們可以把大量的工業數據比作原油,數據分析就好比煉油設施,從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資訊就成為驅動智能製造的高效燃料,可以為決策提供精準及時的依據,使整個製造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優化,滿足大規模工業製造的需求。」林詩萬認為,智能製造的目的就是高度優化對裝備和資源的使用,從而創造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為什麼中國需要智能製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祐表示,智能製造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讓製造流程智能化,達到產品質量和效率都高度優化。「製造流程智能化是以企業高效、環保發展為目標,智能優化決策,並實現加工裝備過程智能自主控制為特徵的製造模式。」柴天祐說。

目前中國的最新發展
目前中國正在建設新一代工業互聯網雲平台,例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發佈了工業互聯網雲平台:INDICS。INDICS以工業大數據為驅動,以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開放平台,可以實現產品、機器、數據、人的全面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
工業互聯網集合了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雲端運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採集與挖掘技術於一體的全球性工業創新載體。這些工業雲的平台應用已經滲透到製造業內的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物流、服務等流程,不斷推動着製造業研發創新體系、生產組織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變革。
互聯網、大數據與智能製造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節省而已,其影響可擴大到創新、研發、設計、人力培育、培訓以及產學研的合作,通過數據開放和機會,整合供應互聯網的資源,盡快實現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邁向智能製造的大數據新時代。」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台銘在貴陽舉行的工業大數據與智能製造高峰上說。
郭台銘認為,中國製造和先進位造其實是異曲同工,推進中國製造2025,要讓製造更好地跟數據、網路、雲端結合。郭台銘說,富士康目前已經有5座「關燈工廠」,這一切都離不開物聯網大數據,主要包含:上線、雲端、聯網、互通與反饋。
對於智能工廠能否成功運作,郭台銘認為有四個關鍵因素。他說,第一是具備技術資源的專業人員和協助生產解決問題;第二是與供應商的合作,建立一個雲端雲聚技術資源,以此藉助數據分析,決策系統等達到及時根本原因分析及故障排出;第三是共贏互聯網無線網的佈置是技術的主力,具有互通性,高容量,高傳輸的網路架構,是組織員工與遠端資源的關鍵;第四是平台設計和平台作業到網路間必須具備安全擴充能力,人、資料、網路平台緊密結合才能成功建立高效率的智能工廠。
然而,在整個工業互聯網當中,環境參數,遠距監控,人員資料都是高敏感度而且有價值的數據。郭台銘建議,智能製造要從評估、開發、實地測試到生產,加速個作業環境的部署,建立一個可靠安全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網路。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投入智能製造?
上面提到,按照規劃,到2020年,廣東智能裝備產業期望增加達4000億元,到2025年,廣東會湧現一批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分工的國際化企業。同時,廣東還要建成全國智能製造發展示範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
廣東作為中國的製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近年來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後出台了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和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等多項政策文件,全面銜接《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規劃,提出未來10年將邁向智能製造目標的六大主要任務,建成全國智能製造發展示範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不斷加快製造業在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和品牌、產業結構等方面在世界看齊,甚至超越世界先進水平步伐。
2016年廣東省「六市一區」裝備製造業增值2920.4億元,增長11.1%,其中工作母機類製造業增長21.6%。未來廣東將堅持「製造業立省」、「製造業強省」的戰略定位,繼續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從「製造大省」到「製造強省」的轉變。
珠三角各市正展現出新的活力,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的廣州、努力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佛山、擁有「世界製造業之都」美譽的東莞和盡情譜寫「中國矽谷」夢想的深圳等珠三角典型城市正在合力帶領廣東製造業格局不斷提升,勾勒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輪廓。香港也是珠三角灣區的一部分,對於投入智能製造也可共同合作,不能缺席。
如何利用創新科技變身智能製造商要把握智能製造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會,企業需要改變傳統作業模式,加大對科技應用的投資,為客戶及消費者帶來更高質素的產品及服務。由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IBM 中國/香港有限公司主辦,創新創客聯盟、香港 Linux 商會、Linuxpilot 協辦的「科技 ‧ 創新 ‧ 智能製造」研討會,支持機構包括:天鼎聯合有限公司、雲創科學藝術文化促進會,將於 2017 年 8 月 11 日舉行,屆時將邀請多位專家一起探討香港製造及零售業如何利用創新科技變身智能製造商,向高端及高增值生產邁進,以及 IBM 聯同 SAP 如何在數碼時代中協助製造商實現工業 4.0 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