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智能製造 – 引領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後記

專家教路發掘 3 萬億元智能製造商機

今年中國政府宣佈將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其中一個發展重點是將泛珠三角區域打造成為「中國製造 2025」轉型升級示範區和世界先進製造業基地。

香港製造業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已經積極參與在中國的工業發展,不少製造廠商更逐步整合貿易及零售業務,發展自家品牌。國家的目標是鼓勵更多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變身智能製造商,向高端及高增值生產邁進。

中國智能製造商機超過 3 萬億元

根據國家 《 「十二五」 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規劃》 ,到 2015 年,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超過 1 萬億元。到 2020 年,有關收入預計將超過 3 萬億元,智能製造的目標是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製造過程的自動化。在未來 5 至 10 年的時間裡,中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增長率將達到年均 25%。

中國製造業產能巨大,存在強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製造將為設備和軟件行業帶來機會,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3D 打印、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都蘊含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容量。

放眼世界,不少國際知名的製造商已經進入工業 4.0的發展階段,例如全球領先的工業技術企業 Kennametal,豐田汽車公司旗下汽車製造商 Indus Motor Company,已經通過工業 4.0來維持行業領先地位,香港的製造業必須通過數位改造來快速創新,才可避免落後。

創新科技促進智能製造產業發展

要把握智能製造市場的重大發展機會,企業需要改變傳統作業模式,加大對科技應用的投資,為客戶及消費者帶來更高質素的產品及服務。2017 年 8 月 11 日,由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國際商業機器中國香港有限公司(IBM)主辦,創新創客聯盟、香港 Linux 商會、Linuxpilot及褔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協辦的「引爆3萬億元智能製造商機: 科技‧創新‧智能製造-引領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 IBM 客戶中心舉行,本次活動更獲得一直支持推動企業對接國際私募資本的天鼎聯合有限公司、雲創科學藝術文化促進會及香港電子業商會的支持,研討會吸引了數十位關注智能製造的本地製造及零售業客戶出席。

研討會邀請的演講嘉賓包括: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創會主席 – 黃鵬緒先生 MH、美國矽谷創新創客聯盟主席 – 伍自強先生、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解決方案架構主管 – 李家明先生、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商業智能高級顧問 – 劉駿途先生及國際商業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硬體系統部資深技術架構師 – 張振泰先生。多位專家聚首一堂,探索製造業的數碼轉型路徑,以及 IBM 聯同 SAP 如何在數碼時代中協助製造商實現工業 4.0 的目標。

港商應採用創新科技拓展大灣區市場

研討會首先邀請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創會主席黃鵬緒先生分享「科技創新與香港經濟發展前景」,黃鵬緒先生表示,過去香港的中小企業,尤其是製造業都過份傾向 OEM 代工,甚少有自己的香港品牌。

而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製造及零售業提供黃金機會,他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幫助周大福在深圳前海,建立20萬平方呎的港貨中心,裡面包括 68 個香港品牌,成功協助傳統零售商、商場結合電商模式經營,是全中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示範性購物中心。黃鵬緒先生藉此鼓勵香港中小企建立香港品牌,並多接納創新科技發展業務。

黃鵬緒先生更以電影《非誠勿擾》作例子,說明必須要了解內地消費者的想法及喜好,及後舉例台灣的企業,例如飲食業界的康師傅,如何在內地取得成功,勉勵港商多關注內地消費者的文化,提供客戶所需。

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創會主席黃鵬緒先生分享「科技創新與香港經濟發展前景」
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創會主席黃鵬緒先生分享「科技創新與香港經濟發展前景」。

製造商應加強品牌設計能力

之後由美國矽谷創新創客聯盟主席伍自強先生分享「工業 4.0 與大灣區智能製造商機」,伍自強先生為大家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概念,他指出現在的大灣區是由 9+2 共 11 個城市構成,當中可以再細分為三個群組:第一個群組是廣州、佛山、肇慶;第二個群組是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第三個群組是惠州、東莞、深圳、香港。與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比較,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數量佔首位達 6600 萬,但地區生產總值只佔第三位達 1.3 萬億美元,明顯地產業鏈價值不夠高,因此需要發掘新產業價值鏈。

美國矽谷創新創客聯盟主席伍自強先生分享「工業4.0 與大灣區智能製造商機」。
美國矽谷創新創客聯盟主席伍自強先生分享「工業4.0 與大灣區智能製造商機」。

伍自強先生認為,中國製造業有太多的 OEM 及 ODM,但是這兩種的經營模式處於價值鏈的下方,因此製造業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設計鏈,才能達到工業 4.0 或中國製造 2025 的目標,例如蘋果公司便是透過品牌設計鏈賺取最多錢。伍自強先生又從廣義及狹義的智能製造,分析中國與德國製造業的分別。目前大部分中國製造業仍處於工業 2.5 的階段,工人多過機器,但是德國製造業卻是在工業 3.0 基礎上發展,機器多過工人,德國製造商擁有品牌設計能力,因此更為成熟。

伍自強先生指出中國製造業如果「只守住供應鏈,便是死路一條。但是向上整合,卻是威力無窮」,會上伍自強先生便舉例富士康的發展模式,富士康透過併購夏普,成功掌握品牌,創造更大的價值。而夏普依靠鴻海全球運籌的作戰能力,三年來更首見經常盈餘。伍自強先生表示中國製造業應參考 FAAMG(即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Google)的發展模式,以雲服務鏈整合品牌設計鏈與供應鏈。

由於大部分香港製造業的生產線已經北移或至搬到海外,伍自強先生建議香港的企業可以考慮發展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應用,會上播放一段影片,一個技師為機器上緊螺絲,如果在錯誤位置上緊,電腦會以聲響提示錯誤動作;如果正確,會再提示上緊多少下螺絲。一連串的動作會由電腦的人工智能作判斷,從而有效提升人力質素。

SAP S/4 HANA系統驅動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的急速發展對企業軟件市場的增長形成帶動。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解決方案架構主管李家明先生分享「如何透過 SAP  數碼製造方案達到工業 4.0」。李家明先生表示 SAP S/4 HANA 系統,能夠將工廠中的機器生產數據與數碼分析系統結合,透過連結不同物聯網、雲端與流動裝置等,數據互相傳送並分析,達到智能工廠的管理目標。

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解決方案架構主管李家明先生分享「如何透過SAP 數碼製造方案達到工業4.0」。
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解決方案架構主管李家明先生分享「如何透過SAP 數碼製造方案達到工業4.0」。

SAP S/4 HANA 系統可以從數據庫中提取各管理階層所需的數據,通過 Web 界面以可視化圖表中作出分析,例如企業老闆可能只想看到工廠的產能及銷售數據;中階管理層只想知道甚麼原料會出現短缺;銷售人員只想看到產品的參數,他們均可利用 SAP S/4 HANA 系統各取所需。另外 SAP S/4 HANA 系統更可以運用人工智能,在面對物料短缺,模擬決定及提供建議。

而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商業智能高級顧問劉駿途先生分享「SAP HANA 平台實時分析實現智能製造」,劉駿途先生表示在 S/4 HANA 系統中,使用者能夠自行撰寫及建立報告,而不需要像傳統的商業智能系統 (BI) 般交給技術人員操作;使用者能夠自行把數據放入模型,並運用人工智能提出可行建議;S/4 HANA 系統著重人與物件的連接,使所有機器都連結物聯網,進行互動追蹤,例如及時通知技術人員,某零件已經老化或即將損壞,需要進行更換,避免影響正常生產。

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商業智能高級顧問劉駿途先生分享「SAP HANA平台實時分析實現智能製造」。
福達企業資源系統有限公司商業智能高級顧問劉駿途先生分享「SAP HANA 平台實時分析實現智能製造」。

S/4 HANA 系統另一優勢是受惠於技術的提升,將數據分析由從前的處理器轉到記憶體進行運算,達到幾何級數的運算效能提升,部分過往要幾天或幾小時的分析,現在可以加快到幾十秒就能得出結果;S/4 HANA 系統在易用性方面也有改善,不同部門、人員可根據工作需求,定制化所需的資料,再不需要倚靠技術人員代勞處理。

IBM 整合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

最後由國際商業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 (IBM) 硬體系統部資深技術架構師張振泰先生分享「如何借助 IBM Power Systems 提高 SAP HANA 最大商業價值」,張振泰先生指出今時今日的數據分析與過往有很大差別,人工智能將越來越重要,而 IBM 在人工智能(AI) 方面掌握關鍵技術,甚至可以將語音、圖像等較難處理的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

國際商業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IBM)硬體系統部資深技術架構師張振泰先生分享「如何借助IBM Power Systems 提高SAP HANA最大商業價值」。
國際商業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 (IBM) 硬體系統部資深技術架構師張振泰先生分享「如何借助 IBM Power Systems  提高 SAP HANA 最大商業價值」。

張振泰先生更即場示範 IBM 的人臉辨識技術,例如追蹤使用者有沒有幪臉。現時國內的銀行提款機提款已經使用類似技術,防止幪臉人提款,有關技術更可應用在國家安全、反恐等。張振泰先生表示只需使用 200 萬像素的攝影機,人工智能系統就能分辨是人還是物品,或是物品的種類;最後舉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工人進行品質監控(QC),檢驗成品的質素。IBM 的人工智能能夠使機器與軟體進行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令機器全面優化,讓企業可以快速部署智能製造系統。

在人工智能時代,用戶更加關注系統效能。IBM POWER8 提供給 SAP HANA 的每核心效能是 x86 處理器的 1.8倍,因此可提供更快速、更有效率的商業資料分析。另外 IBM Power Systems 的強大虛擬化功能,可讓 SAP 客戶在相同系統上執行多個 HANA 實例,在應用開發、測試及部署的生命周期中,能夠動態調整資源,大大增加系統使用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數據除了自然增長外,有時會因為企業併購而出現突發增長的情況,IBM Power Systems 的隨時擴展性能正好應付突發的業務需求,充分發揮 SAP HANA 的最大商業價值。

成功案例分享

面對工業 4.0 的發展需求,不少製造商已經選擇 IBM 和 SAP 解決方案,從而更快地響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成功案例之一是 Indus Motor Company,Indus Motor Company 是 House of Habib、豐田汽車公司和豐田通商集團於 1989 年聯合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該公司主要在巴基斯坦生產、組裝、分銷及進口豐田和大發的汽車和零配件。憑藉超過 2300 名員工,該公司建立了一個覆 蓋巴基斯坦 45 個地區的經銷商網絡,每年創造的收入超過了 10 億美元。Indus Motor Company 通過在高性能的 IBM POWER8 服務器上運行 SAP S/4HANA,通過將物料需求規劃速度加快 95%,企業能夠降低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通過將銷售訂單準確性提高 10%,企業能夠及時進行生產,滿足需求,通過將單位缺陷率降低 20%,企業能夠加快生產速度,提高滿意度。

豐田汽車公司旗下汽車製造商 Indus Motor Company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 Kennametal 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工業技術企業,Kennametal 公司在全球擁有近 12000 名員工,致力於為航空、土方工程、能源、一般工程和運輸等行業的客戶提供材料科學、工具和耐磨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提高生產力。該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服務已經覆蓋全球超過 60 個國家,每年創造的銷售額約為 26 億美元。Kennametal 公司通過與 IBM 全球業務諮詢服務部一起計畫和執行向基於 IBM Power Systems 的 SAP HANA 遷移,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響應式服務。新系統令報告產品交付和準時績效的速度提高了 83%,檢查未結訂單的速度提高了90%,月末財務結算的速度提高了33%。

工業技術企業 Kennametal

總結: 智能製造引領製造業轉型

在各國政策積極推動、各項技術逐步到位的聯網時代下,智能製造引領製造業轉型已勢在必行,目的在降低生產維護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因應彈性生產及解決缺工等議題。如果貴公司需要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顧問諮詢,歡迎與我們的專家聯絡。

SAP HANA on Power
http://www-03.ibm.com/systems/hk/power/solutions/bigdata-analytics/sap-han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