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營商日「創新轉型‧發掘大灣區商機」研討會圓滿結束
座談會: 香港中小企如何拓展大灣區市場
接著是座談會時間,座談會嘉賓有:前海港駿達 (深圳) 商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余日峰先生、新明藥行有限公司經理黃保勤先生、商連有限公司業務顧問謝瑞生先生和主持人蕭友強先生一同與大家暢談「香港中小企如何拓展大灣區市場」。

主持人首先介紹第一位嘉賓余日峰先生。余日峰先生於 2003 年已經去到深圳發展及開公司,主持人邀請余先生介紹其公司的業務,以及分享他在大灣區的市場經驗並問及他是否認為目前是中小企發展大灣區的黃金時期。余日峰先生表示他一直協助中國的企業進行貸款融資,主要是跨境貸款融資。「隨著深圳經濟起飛,2015 年更特別成立了前海港駿達 (深圳) 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協助香港企業到國內發展。不過香港人到國內設廠發展的黃金時期已過,只是香港人還能在國內發展,只要不與國內的企業競爭,從事服務業便大有作為。以前國內人用不起香港『高大尚』的服務業,不過近兩年則越行越近,這是香港服務業的好時機。」
主持人續問國家幾個自貿區,包括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横琴,各自的分別。港商又應如何利用自貿區發展業務。他們在自貿區經營有什麼優勢及好處?余日峰先生表示自貿區是一種政策,在全中國各地都有,不只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横琴這幾個地區。他們推行的優惠政策,運作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究竟應該上哪個自貿區發展?余先生認為每個自貿區都有其自身的優勢,例如深圳是金融及科技,而南沙則是貿易,所以企業應該先檢視自身的服務再下決定。他也歡迎有意發展大灣區市場的企業家與他聯繫。
接著主持人介紹第二位嘉賓,黃保勤先生。黃先生是新明藥行有限公司經理,主持人也邀請他介紹其公司的產品及業務。又問他認為香港的藥品行業在大灣區市場有什麼機會與挑戰。 黃保勤先生先介紹公司主要是生產保秀麗健康產品,主要市場一直在本地及海外,在香港及中國也設有廠房,但未正式打入國內市場。在大灣區發展的挑戰主要是香港、澳門及國內三地的藥品管理方式有所不同,不過他認為國內的消費者一向對香港的藥品較有信心,如果健康產品及藥品可以取得國內銷售認證,發展大灣區市場是肯定的,因為那邊文化及語言較接近香港,對品牌的認知度也較高,可以在打入國內市場前,小試牛刀測試市場接受程度。

主持人向黃先生提問,他認為香港的健康產品及藥品行業可以如何應用資訊科技提升競爭力。黃保勤先生回應指目前最直接是做好跨境電商及物流,方便顧客購買產品。另外,近年已經有遠程看診及機器人看診,無論運用什麼科技,重點是為顧客帶來便利,減少等候及舟車勞頓,提升市民健康質素,這些也是藥品行業現時的發展方向。
然後主持人介紹第三位嘉賓,商連有限公司業務顧問謝瑞生先生,並提問成功申請科技券當中究竟有什麼秘訣?謝瑞生先生表示中小企要成功申請科技券,最重要是小心不要只看條文去準備文件,因為條文有很多微細的地方沒有列出來,令中小企不了解真正所需的是什麼。此外,應要求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估價單上清楚列明提供的服務或產品,減少遞交申請表時,創科署的質疑以及其後拒絕審批的機會。
最後主持人向謝先生提問作為專業顧問,對於有意申請科技券的企業,他們會提供什麼服務。謝先生表示在申請科技券前,專業顧問會協助中小企弄清楚自己需要購買什麼解決方案,以及有關方案是否在受資助範圍,以及提醒中小企準備所有必須文件,檢查表格填寫是否正確,避免申請因遺漏資料而被退回及延誤,而企業的責任是提供申請所需資料及報價單,當申請獲批後,專業顧問會協助中小企跟進,在指定時間內遞交審計文件,直至項目完成及取得資助撥款為止。
主持人最後結語並感謝與會者出席座談會,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正在籌備一系列的活動,幫助中小企拓展海上絲路市場。今年 12 月 6 至 8 日,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將參加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在灣仔會展主辦的創智營商博覽,同時將於 12 月 7 日舉辦「智能營銷引爆千億零售餐飲商機」研討會,探討創新科技如何應用於零售業及餐飲業。此外,香港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將於 12 月 8 日假尖沙咀社區會堂舉辦「零售業及餐飲業海上絲路論壇」 ,目的正是利用海上絲路將香港中小企的品牌傳播出去,當晚更會舉辦香港特色盤菜宴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