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 的「封閉系統」成功之鑰
用了十多晚大便的時間,終於讀完了蘋果教主 Steve Jobs 的傳記。書中用了不少篇幅討論「開放系統」和「封閉系統」的理念,最後勝出的自然是教主的「封閉系統」了,但是「開放系統」真的就如教主所說的那麼不濟嗎?
教主的「封閉系統」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教主一個人的功勞。無可否認教主是一個奇人,他集技術能力、設計天份、產品觸覺於一身,蘋果產品由硬體、軟體、功能、外觀、顏色、包裝,甚至到蘋果商店購買產品的過程,教主都會參與其中,而且所有決策沒有他的首肯,都不會是最後的決策。但更強大的還是教主的成名絕技「現實扭曲力場」,往往可以說服周遭的人同意他的瘋狂想法。這種能力相當重要,因為縱使你的設計理念有多好、想法如何有前瞻性,如果你沒有辦法說服你的團隊,再好的點子也是徒然。
當所有事情都由一個人決定,而這個人又是一個超級天才的時候,「封閉系統」的優勢就出來了。但日理萬機、事事關心的代價,便是英年早逝。世上有多少個這樣的天才?教主之所以是教主,是無數「巧合」所產生的結果。如果他不是生於那個年代、如果生父母沒有將他遺棄、如果養父不是機械天才、如果他不在矽谷長大、如果他沒有邂逅 Stephen Wozniak,我們看到的將會是另一個版本的 Steve Jobs 。這個 Steve Jobs 不會對一切都有強烈的控制意欲、不會見證到矽谷燦爛的成長期、也不能設計出驚天動地的產品、更不會有人和他一起打天下。
「封閉系統」的最大問題,是你的作業環境、使用習慣和用戶體驗,都是教主精心設計的結果。如果他是天才,所有人都會被玩弄於股掌之上;如果他是庸才,我們的心智便會被禁錮在牢獄之中。這時「開放系統」就開始發揮作用了,最好的產品將會是不同專才共同努力的成果。它永遠不會完美,但卻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更可保證任何的可能性都不被抹殺,任何好點子都可以自由發揮。
沒有 Steve Jobs 的「封閉系統」真的不能成功嗎?也不一定。如果有辦法將 Steve Jobs 的腦袋「化整為零」,變成一套企業文化,還是有機會成功的。但要把教主的設計天份、前瞻能力和現實扭曲力場「量產化」,恐怕只有等第二個 Steve Jobs 出現才辦得到了。
主筆
麥經倫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