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角獸到 IPO
目前全球風行鼓勵創業的風氣,各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初創公司,經過好些的天使投資、ABC輪投資,能夠站穩住腳的公司屬於少數,而當中能夠成為獨角獸公司的更是少之又少。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創新及創業,出現了數碼港、香港科技園等等用作培植初創企業的環境,又支持各種各樣不同的孵化計劃,試圖培養屬於香港的獨角獸。
在 2017 年 8 月中旬,本地初創公司 GOGOVAN 與中國大陸最大同城貨運平台「58 到家」旗下的「58 速運」合併,晉身獨角獸行列,公司估值逾 10 億美元。GOGOVAN 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凱源更向傳媒表示,未來打算在香港上市,目標不只是以初創公司為目標的創業板,而是香港的主板。
香港這個地方對於獨角獸來說有什麼機遇?香港又能夠為獨角獸帶來什麼?
什麼是獨角獸? 以創業術語來說,「獨角獸」是指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公司。這個用語出自矽谷創投 Cowboy Venture 創辦人 Aileen Lee 的文章〈歡迎來到獨角獸俱樂部 —從10億新創公司當中學習〉,內容提及 2000 年後創立的軟體資訊公司,只有 0.07% 能夠成長至市值 10 億美元,要找到突出的投資標的,就跟要找到獨角獸一樣困難,其後「獨角獸」 一詞便風靡創業界,目前全球未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獨角獸是行動叫車服務 Uber,已突破 600 億美金。美國科技媒體 TechCrunch 整理了全世界獨角獸公司排行榜的 CrunchBase 資料庫,裡面詳細的記載了各家獨角獸公司的估值與財務狀況等等供查詢。目前 CrunchBase 統計的獨角獸為 193 間,當前價值最高的獨角獸是估值 600 億美元的 Uber,第二則是螞蟻金服。而成功透過 IPO 上市而離開獨角獸的公司有 Facebook、Alibaba 等公司,中國 Uber 也因為被滴滴出行收購而被列為離開的獨角獸公司。 |
中國獨角獸與美國不相伯仲
美國知名創投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於 2017 年年尾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共有 220 家獨角獸企業,合計估值超過 7,630 億美元。目前美國是全球擁有最多獨角獸企業的國家,共有 109 家,歐洲地區則有 28 家。目前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全球 22 國。
亞洲部分,數據指出,獨角獸企業共 75 家,從估值看佔全球 4 成。其中,以估值超過 100 億美元的滴滴出行為首,中國獨角獸企業達 59 家稱霸亞洲,總估值 2,591 億美元。其次為印度的 10 家,估值共 354 億美元;韓國 2 家佔據第 3,估值共 90 億美元。其他包括印尼 2 家,新加坡及日本則各有 1 家。日本的獨角獸企業是二手物品電商平台 Mercari。
智慧手機廠商小米、小型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DJI)、共享單車企業摩拜以及民宿預訂平台途家都是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代表,他們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而電子商務平台和叫車等消費和服務需求,成為構成獨角獸企業的首要服務。
正如其名:獨角獸喜神秘 獨角獸在一般的神話故事或奇幻故事中,很多時是非常神祕的動物,其出現有如仙子的出現,光環滿佈。獨角獸擁有神奇的力量,能夠改寫悲劇。創業界中的獨角獸也如其名,較喜歡神祕。為什麼這樣說?在獨角獸冒起的幾年間,少有走向公開發行股票(IPO)的路,即使有,也是發展緩慢。這幾年來,這些獨角獸仍只想當獨角獸,走向 IPO 之路的只有 32 家公司,像 Uber、Lyft、Airbnb 等多家估值不斐的公司至今仍排斥走公開上市一途。 |
為什麼獨角獸不喜歡上市?
對於獨角獸而言,上市表示了創辦人要公開公司很多內部問題,例如營運虧損,公司本身的價值,而公司的管理文化等等都會有所轉變,更甚的是,獨角獸已在股市之外充分反映了價值,以高的價位籌集大量資金。若要 IPO,這些獨角獸則必須揭露經營狀況,問題也將無所隱藏,面對經歷過網路泡沫的投資者而言,獨角獸將會受到的待遇就更現實且挑剔。加上不少投資人對新上市的科技公司信心不足。讓過高的估值一一破滅。獨角獸公司們多半為了維持身價,因而對上市卻步。因為口袋深、較見多識廣的創投,較能忍受 Uber 之類的公司,燒錢搶市場的經營模式。加上上市不再是唯一最佳選擇,創投現在更能接受以企業購併的方式獲利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