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發佈「創新版圖」將劃分為四大部分

近日,中山市發佈《珠三角(中山)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下簡稱《實施方案》),擬將25個鎮區劃分為東部、中部、西北部、南部四個「創新軍團」,並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建設高新技術創新集聚區、科技服務業創新圈、先進製造業創新集群、先進製造業創新集群。

根據《實施方案》,借由四個創新集群的規劃及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推進,中山市力爭實現專業鎮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並形成12個銷售收入超百億產業集群。

東部:高新技術創新集聚區 打造全市創新發展「雙引擎」
今年中,中山市被納入中德生物技術和醫藥產業重點合作區域。依託中瑞(歐)工業園、中德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合作區等國際合作產業園,以及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中國電子中山基地、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等平台,中山市將在東部建立起一個高新技術創新集聚區。

根據中山市「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兩核兩副」,中山將以火炬區、翠亨新區作為發展的「新核」,同時也是該市創新發展的對外接口和對內樞紐。而在此次公佈的《實施方案》中,中山市將以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為核心,聯合南朗鎮、三角鎮、民眾鎮3個鎮區,在東部建立高新技術創新集聚區。

20161206_cityofstartup01

東部高新技術創新集聚區將加強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現代農業等高新技術研發,在包裝、印刷、化工、紡織等領域積極推廣先進技術,著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健康科技、新型高端電子信息和新能源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做強包裝印刷和汽車配件等傳統優勢產業,形成結構優化、功能突出的高新技術創新集聚區。

目前,中山市創新資源已經在火炬區、翠亨新區形成集聚,兩區融合協同發展也不斷。未來,兩區將聯動開展精準化招商、產業鏈招商和協同招商,著重圍繞健康醫藥、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在產業導向、准入程序、項目洽談、招商獎勵、統計信息等方面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共建項目信息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優化項目佈局,打造全市創新發展「雙引擎」。

中部:科技服務業創新圈 完善技術平台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
「在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中山,如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謀求轉型升級,但是怎麼轉、往哪裡轉往往才是他們最大的重點。」自進駐東區盛景尚峰紫馬奔騰以來,Google AdWords(中山)體驗中心總經理莊丹彧與中山本土製造企業接觸頻繁。她清楚地認識到:佈局跨境電商、開拓「一帶一路」海外市場,已經成為這些企業的共識,但他們急需大數據訊息服務和量身訂製的實施方案。

《中山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指出,東區、石岐區、西區、南區、港口鎮、沙溪鎮、大湧鎮、五桂山鎮等中部鎮區,加強抱團發展合力,重點發展信息、網路、軟體、物流等知識服務技術,建立完善以知識服務為特色的公共技術平台,支撐和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科技服務業創新圈。

20161206_cityofstartup02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公共服務平台支撐,除中山市遊戲遊藝產業共性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中山市外貿業共性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中山市創意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台和中山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外,今年組建的中山市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台,目前已與約130家企業進行了項目洽談或簽約,為美的、華帝、木林森等104家企業免費提供了188套智能製造一體化解決方案,其中有53套解決方案被企業採納和應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